高雄市鳳山睢陽飛鳳宮,舊稱飛鳳宮,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是主祀保儀尊王(張府尊王、尊王公)的廟宇,陪祀李府千歲、申國夫人、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神。該廟原本位於小港區的紅毛港,民國96年年因聚落遷村而移到今址,該廟因為原在姓楊仔聚落,又稱「姓楊仔廟」,另外又有「塭仔頭廟」的別稱。
該廟相傳建於清光緒年間,但是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鳳山縣采訪冊》與日據昭和13年(民國27年西元1938年)《臺灣宗教與迷信陋習》(曾景來 著)並未記載飛鳳宮的記錄。該廟的由來據廟方沿革碑文,是紅毛港孩童在海邊玩耍,用土偶當神像膜拜,結果有一孩童起乩,請示後乃保儀尊王要在此駐駕。之後因有靈驗事蹟,信徒乃正式建廟供奉。另一說是當地楊姓信徒自臺南迎回主神,最初是位在姓楊仔聚落的一間草寮,後來改建成石建廟宇。而因此緣故,飛鳳宮每年都會前往臺南尊王公壇進香。不過飛鳳宮工務組長林坤榮先生否認此說,表示會前往尊王公壇只是因為居民到臺南附近捕魚時發現該廟也供奉尊王公,基於同祀情誼才進香,且飛鳳宮出訪還會前往屏東關山福德宮、臺南祀典大天后宮、高雄鳳邑舊城城隍廟等廟。而早期除了姓楊仔的居民之外,原本姓吳仔與姓李仔的居民亦有此廟信徒,但後來因為祭拜意見分歧等因素,姓李仔的信徒從飛鳳宮分香,另建濟天宮。姓吳仔的居民後來也另建了天龍宮。飛鳳宮於民國65年再度重建,歷時1年4個月後完工,是該廟遷村前最後一次重建。
民國96年因紅毛港遷村而移到今址,並在民國101年12月15、16日舉行謝土安座儀式。而據說因為臺南大天后宮有一匾額過去不知是何廟所贈,後來查證是飛鳳宮所贈,乃請廟方取一正式廟名以利識別,後來廟方討論與擲筊後,才決定在飛鳳宮前加上「睢陽」二字,將正式廟名定為「睢陽飛鳳宮」,強調該廟主神是安史之亂中死守睢陽的張巡。民國102年,飛鳳宮啟建癸巳年禮斗三朝祈福清醮。
李府千歲並非五王之李府而是唐朝李宓將軍
申國夫人(保儀尊王夫人)
廟中師兄表示此尊係文財神
開基保儀尊王
鎮殿保儀尊王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源為飛鳳宮-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並感謝廟中師兄指引介紹並拍攝開基神尊,感恩!
廟址:高雄市鳳山區保華一路136號
電話:07-796535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