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白龍庵,又稱「左營舊邑如意白龍庵」,應源自福州,位在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西側,白龍庵主祀五福大帝,又稱為五福王爺、五靈公或五靈官,是掌管瘟疫的瘟神,五位神祇分別為顯靈公張元伯、應靈公鐘士秀、宣靈公劉元達、揚靈公史文業以及振靈公趙公明。八家將及什家將均為五福大帝駕前神將。
明清時期臺灣被稱作瘴夷之地,福州先民渡海來臺初期,攜帶神像祈求平安且能驅除瘴癘,於待安定之後,先民以移居地作為聚落,同時以家鄉迎來的神祇作為先民的聚落信仰中心,由於左營地區開發較早,移居的先民以聚落為中心,形成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多元祭祀文化。
普庵祖師
福德正神
五福大帝
鎮殿中瘟揚靈公史文業
廟前元帝廟之北極玄天上帝
五福大帝,又稱五靈公,本為掌管瘟疫之瘟神,後被奉為民間的逐疫之神,也被福州人奉為鄉土守護神。這種「逐疫五神」信仰影響了閩南的王爺信仰與城隍信仰,八家將亦源於五福大帝的幕府神將
五方瘟神是很早就有的信仰,其源流有二種,一、《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昔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內,有五力士現於凌空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執一物。一人執杓子並罐子;一人持皮袋並劍;一人執扇;一人執鎚;一人執火壺。帝問太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災福也?』張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在地為五瘟。名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一說趙光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如現之者,主國民有瘟疫之疾,此為天行時病也。』」
二、清代施鴻保的《閩雜記》曰:「相傳五帝皆里中秀才,省試時,夜同至一處,見有群鬼在一井中下藥,相謂曰:此足死城中一半矣。五人叱之,不見。共議守井,勿令人汲。然汲者以為妄也,五人不能自明,有張姓者曰:『吾等當捨身救人。』乃汲水共飲,果中毒死。闔城感之,塑像以祀云。」
有關該宮之歷史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五福大帝及左營白龍庵-國家文化記憶庫2.0之文字記載
廟址: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103之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