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南市中西區三郊鎮港海安宮,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創建迄今已有286之歷史,因位於五條港之南勢港中心港嘴地帶,故天上聖母亦稱鎮港媽祖,平日香火鼎盛,為中西區地區媽祖之信仰中心。
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由台郡三郊創始人蘇萬利、金永順、李順興由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島恭迎天上聖母香火來臺,邀郊商集資五千圓,擇地創建於府城西定坊五條港。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暴發臺灣史上最大民亂林爽文之亂,戰火遍及全臺,乾隆帝急召福康安率領大軍平亂,自福建崇武澳發兵,一連數次皆因風濤不順,兵船一出即遭風浪打回,福康安即祈求聖母護庇,隨後再下令開船,竟然一晝夜兵船百艘並到,因此士氣大振,短短三個多月即弭平林爽文之亂。
平定民亂後,福康安隨即上奏乾隆皇帝媽祖護大軍之神蹟,乾隆皇帝為酬神恩,撥公帑重建海安宮,加封聖母為「顯神贊順天后」,並御賜佑濟昭靈匾額乙匾,並俱列祀典,於朔望之日。眾官詣廟行香,敬肅奉行,以褒聖德,建廟事宜由知府楊廷理統籌其事。本宮自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即由官方管理祭祀,至清嘉慶年間經歷多次重修與立區。
清嘉慶3年(西元1798年)趙寶、陳其良、郭拔箤等整修,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重修,清道光26年(西元1846年)由官方管理的海安宮,交由三郊繼續管理祭祀,三郊又行重修,並立匾海邦濯靈,日據明治38年(西元1905年)由三郊重修,日據昭和20年3月(民國34年)本宮毀於戰火,當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民國36年地方仕紳發起重建,民國56年再由石水德先生、張德先生等再行重建。
民國98年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董博雄先生、名譽主任委員石東祐先生、副主任委員陳慶聰先生、戴欽城先生、委員何海柱先生、吳敏生先生等委員相偕到廟內巡視,忽見聖母殿滴水,登時回憶前聖母冥冥之中有所神示,故於民國98年成立重建委員會,公推董博雄先生為重建主任委員,總務張財源先生、施智坤先生負責重新改建工程,並發起募款,經地方仕紳及十方信眾踴躍捐輸,於民國101年竣工落成,於同年2月舉辦盛大入火安座大典。
後殿觀音殿
海邦濯靈匾額為清道光26年三郊所立之匾額已有176年之歷史
恩溥天池匾額為清乾隆53年安康所書匾額已有234年之歷史
觀音殿鎮殿觀音佛祖
鎮殿天上聖母(鎮港媽祖)
有關該海安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海安宮庚寅年重修碑記石碑及維基百科三郊鎮港海安宮之文字記載
廟址:臺南市中西區金華路四段44巷31號
電話:06-220960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