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桃園市龜山區長壽路之龜山福德宮,供奉福德正神為主神,已有一百多年之歷史,原為田頭田尾土地公,因附近地區以前稱「半嶺」,舊稱半嶺土地公,因土地公神威顯赫,庇佑群黎五榖豐收人員安康,且該宮四週環境清幽林樹成蔭,來此休閒散步人員眾多,因此香火鼎盛,為龜山半嶺地區居民之信仰中心。
龜山福德宮廟址以前為野溪畔,屬河川行水區,當時係以三塊石立石祭祀並無制式廟宇,後因土地開發,人口漸增,居民來此祭拜諸多不便,於民國82年間有陳勝村先生提議,經縣議員李鎮楠先生大力支持與爭取,於民國83年獲縣府六百多萬元之建設經費,將行水區綠化,民國84年經李鎮楠先生、林正峯先生、周阿喜先生、曾文義先生及陳勝村先生等大德發起,邀集地方熱心人土共同集資60餘萬元,作為建廟基金,於民國84年農曆9月20日新建廟宇竣工落成,雕刻福德正神金身,並舉辦福德正神安座大典。
民國99年由龜山鄉民代表林明騰先生爭取經費建置木屋涼亭,並經龜山鄉公所及地方熱心人士之用心與支持,美化廟四週之環境,並於民國103年整修廟宇及油漆彩繪等。龜山地區日益繁榮,本宮週遭榕樹成蔭,已成附近地區居民之休閒中心,因信眾日增廟宇狹隘,逢年過節信眾參拜諸多不便。
於民國103年有陳勝村先生、方少裕先生、葉文進先生、符津源先生等諸位大德倡議擴建原有之土地公廟,請請示福德正神應允同意擴建,經十方善信大德踴躍捐資出力,並委請李瑞正先生負責本宮擴建工程事宜,於民國104年農曆3月2日恭請福德正神出座,即開始動工興建,於民國104年8 月底竣工落成,並再新雕2尺2之福德正神為鎮殿,原開基供奉在前,於8月14日吉時恭請福德正神入新廟安座。
面貎慈祥笑容滿面之福德正神
鎮殿福德正神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該宮龜山福德宮沿革石碑之文字記載
廟址:桃園市龜山區長壽路17-1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