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市美濃區之美濃天后宮,因廟前臨美濃溪、羌仔寮溪及竹子門溪三條河流會合處,又名三洽水媽祖廟,建廟迄今已有68年之歷史,唯聖母金身來臺已有160年之歷史,天上聖母神威顯赫,香火鼎盛,為當地民眾之宗教信仰中心。
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發生彰化地方領袖戴潮春抗清行動,六堆瀰濃庄民李龍清、李鳳清率右堆三百餘名義勇軍協助清軍前往台南地區剿匪,在追逐匪徒經過新化、左鎮到玉井山區時,正好有一個媽祖陣頭進香回來,聽說義濃客家人在剿殺匪徒,當地居民怕被誤認為匪徒到傷害,遶境信徒一哄而散,留下媽祖神像和陣頭,義勇軍沿路追殺卻未見一匪徒,又恐匪徒半徒埋伏突擊,在危急之時,李清龍等人遂請示媽祖,才得以假借迎神賽會行動,佯裝陣頭抬著媽祖神轎,平安回到台南,化解困危。
六堆右堆瀰濃居民李龍清及李鳳清等人因感念媽祖娘娘的庇佑,因而報請府台大人允將三尊媽祖娘娘金身請回瀰濃奉祀,過去90年來媽祖的三尊金身就一直安置在瀰濃庄李龍清的民宅內,並由當時住在下庄的林亨金先生中庄的天寶先生及邱盛欽先生等人的先祖奉祀,受到地方民眾的景仰奉拜。甲午戰後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據昭和12年(民國26年)日本積極在台澎地區推動皇民化的天皇統治,四處破壞廟宇及神尊,為了避免媽祖娘娘金身遭受損毀,信徒暗地將其所奉祀之媽祖娘娘金身,移駕至目前廣善堂興建前的草寮暫時奉祀,後來另外二尊媽祖神像則下落不明。
近百年來,媽祖一直供奉在廣堂內寄人籬下,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始漸抬頭,一直到民國40年,光復後的美濃第一次廟會由廣善堂舉行神明出巡時,遊行的隊伍來到橫街及永安路口時,媽祖輦轎神威大作,抬轎人如同起乩,飛奔進入香蕉園及荊棘的刺竹園現廟址,輦轎仍搖晃不停,似乎要擇現址蓋廟大顯神威。
由於媽祖顯靈,於是邱天寶先生、廣善堂創辦人古阿珍先生(目前堂主古信來先生之父)及鍾嘉晉先生等人,共同來到媽祖擇址之處察整地,並獲得吳祥瑞先生 (吳文忠檢察官的先祖)派下嘗田的吳家子孫慨贈土地,以及協力扶資興建,於民國41年5月先行搭蓋草寮,迎請媽祖金身回駕安座奉祀,正式定名為美濃天后宮。到了民國42年邱天寶先生、古阿珍先生及鍾嘉晉先生等34人發起建廟事宜,於同年5月吉日動土鳩工,到了民國45年2月19日後殿竣工落成,媽祖娘娘金身高昇安座,後續的前殿工程亦於翌年動工興建,於民國51年全部竣工落成,廟前牌樓於民國82年興建竣工落成。
左偏殿文昌殿
左偏殿觀音殿
已有160年歷史之開基媽祖
鎮殿天上聖母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參閱美濃天后宮-三洽水媽祖廟及觀光遊里報TV-美濃天后宮及三洽水媽祖廟數位典藏之文字記載,並感謝廟中師兄協助拍攝並指引拍攝開基媽祖,感恩!
廟址: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269巷1號
電話:07-681232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