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漁港又稱南寮漁港,清雍正9年(西元1731年)清政府為了島內貿易往來,位於頭前溪前開闢竹塹港,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淡水同知薛志亮諭商人組老開成公司,重新浚深舊竹塹港河泜,乃稱舊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二岸軍事對立並中止之間貿易往來,已喪失主要經濟地位價值。民國41年台灣省漁業局與新竹縣政府,於頭前溪口南岸之南寮里勘定港址,實施第一期工程,計建港口一處碼頭123公尺等,民國43年至48年繼續興建泊地面積3.5公頃。(維基百科)
位於漁港邊之南寮慈聖宮,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建廟迄今己有70年之歷史,天上聖母神威顯赫,庇佑海上漁民出海均能順風魚蝦滿儎,因此香火鼎盛,為南寮地區居民及漁之信仰中心,又該宮除了鎮殿媽祖外,又有一尊百年軟身媽祖,稱為鑾轎媽,為竹塹港舊港庄庄民集資安金身祭祀,後因竹塹港沒落籌不到經費建廟,暫寄北門外長和宮外媽祖處,後再由慈聖宮恭請回宮奉祀。
依該宮南寮慈聖宮記石碑所逑,慈聖宮與建於南竂灣港開闢時(民國41年)建小廟名為慈聖宮,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聖母神威顯赫,庇護漁民出海均能滿載而歸,因此香火日盛,至民國53年小廟歷經10幾載風吹雨打,且廟宇狹隘,遂有提議重建慈聖宮之議,經地方賢達十方善信踴躍捐款,於民國54年(歲次乙已)春動工興建,民國58年(歲次己酉)冬竣工,舉辦盛大入火安座大典,民國62年(歲次癸丑)10月24日~25日舉辦二天祈安福醮,民國87年整修為現廟貎。
百年軟身鑾轎媽祖
鑾轎媽,軟身媽祖,早期為舊港人由唐山請回台來奉祀,後因竹塹港沒落,居民籌不到費用興建媽祖廟,因此暫奉北門外外媽祖長和宮,說好每年會去添油香及上香,時日一久就忘了前人的交代,並未如期前來探望,鑾轎媽一直寄居在長和宮。民國69年長和宮管理委員會認為竹塹港已有南寮港替代,南寮也已興建慈聖宮,有屬於自己的媽祖廟,鑾轎媽理應請回去,但慈聖宮已有鎮殿媽祖了,所以只能暫時安奉於私人南寮太子壇,於民國79年地方仕紳商議並徵得鎮宮媽祖同意才恭移至慈聖宮,因空問格局受限所以並沒坐於椅子上,是坐於鑾轎上,後來慈聖宮媽祖出巡皆以鑾轎媽為出巡者。
鎮殿天上聖母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南寮慈聖宮記石碑及參閱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南寮慈聖宮之文字記載
廟址:新竹市北區南寮里南寮街185號
電話:03-53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