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彰化縣彰化市之彰邑關帝廟,為國家三級古蹟,建廟迄今已有286年之歷史,它是臺灣第一座供奉關聖帝君之廟宇。
清朝收復臺灣後彰化未設縣,為諸羅(今嘉義)管轄範圍,於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彰化正式設縣。清雍正12年(西元1734年),時任彰化知縣秦士望(生卒年不詳)認為沒有城池不足以保護縣邑的安全,便在縣治周圍種滿刺竹,並建東西南北四城門,關帝廟建廟年代難以考據,由(彰化縣誌)僅得知原建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雍正13年(西元1735年)當時彰化正值墾初期,拓墾漢人與平埔族時有爭執,彰化知縣秦士望希望藉由宗教力量與關聖帝君的威名,約束當時的漢與平埔族,乃捐俸創建關帝廟,使當地發展興旺,族群融合,此時已備有前後殿,並聘請覺欽和尚為廟隔住持,以奉香燈。(此事記載於創建關帝廟碑記)
清乾隆24年(西元1759年)知縣張世珍有感關帝廟年久失修,募集民間資金重修,費時2年於清乾隆26年(西元1761年)完成重修工程並立碑紀念。清清乾隆51年至53年(西元1786年~1788年)彰化地區林爽文率眾抗清,致使縣內衙署、廟宇多遭嚴重損毀,關帝廟於此事件毀損嚴重,至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知縣胡應魁,有感反清事信發生後,毀損廟宇多未修建,又因關帝廟位處南門,毀損更加重,遂與地方仕紳鄭士模、吳東昇等人倡議將關帝廟遷建於現址(原理番同知署舊址),清嘉慶4年(西元1799年)遷建動工,於清嘉慶5年(西元1800年)秋天竣工。
關帝廟於清道光9年(西元1829年)知縣李廷璧、日據明治43年(西元1910年)、日據昭和5年(民國19年)及光復後多次整修。於民國74年關帝廟經內政部編定為三級古蹟,民國77年完成修復工作為現廟貎。
後殿文昌帝君
鎮殿關聖帝君
有關該關帝廟之沿革資料來源記載為臺灣宗教文化資產彰化關帝廟及維基百科彰化關帝廟之文字記載
廟址:彰化縣彰化市民族路467號
電話:04-724139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