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創建迄今已有261年之歷史,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位於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饒河街夜市旁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松山媽祖」,為今涵蓋松山、信義、大安、南港、內湖的錫口十三街庄的信仰中心,在清治時期還分靈至福建仙遊縣,為臺灣媽祖第一間分靈到大陸的廟宇。
慈祐宮為錫口(今松山區)一帶的守護神,當地街道即以慈祐宮來擴展。廟為早年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的信仰中心。其中錫口街、中坡庄、五分埔庄、興雅庄、三張犁庄、車層庄、中崙庄、東勢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庄屬於今松山區、信義區與大安區,而西新庄與後山坡庄歸於南港區,洲尾庄位於內湖區。慈祐宮後方原為基隆河畔的港口,船隻經過這裡下達淡水港,或上溯基隆河到汐止。松山車站建立前,挑夫會在此廟前等船送運,再由人走陸運來往艋舺,以爭取時效,因而繁華一時。
松山慈祐宮是莆田臨濟正宗第35代的行腳僧林守義(衡真法師)於建立,廟方宮誌則記載林守義在清乾隆18年(西元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清乾隆22年(西元1757年)由福建安溪杉民所捐建,廟宇完工後初名天后宮,後再改名為「錫口媽祖宮」。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
錫口慈祐宮經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日據大正4年(民國4年)及民國36年多次整修,而以日據大正4年(民國4年)之重修最具規模,主其事者為錫口鎮長陳茂松,陳復履先後大耗私產悉力以赴,越二年始竣工,慈祐宮歷經各殿,鐘鼓樓之整修,尤以正殿各處經歷年變遷,屋頂問題與人物剪黏遇風災脫落損害情形嚴重,正殿於民國104年動工整建,於民國105年竣工為現廟貎。
凌霄寶殿鎮殿玉皇大天尊
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
目前由廟方珍藏的大殿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為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張姓船商自錫口媽祖宮恭請,並由廟方提供經費,回到大陸仙遊供奉建廟,又自錫口媽祖宮分靈到仙霞媽祖廟。後來兩岸關係斷絕,直到民國101年(公元2012年)才又尋回,聖意牌見證「媽祖從臺灣回傳福建」的歷史。
分靈至大陸之錫口媽祖
位於正殿神龕神桌上,來自大陸仙遊媽祖總廟、造型古樸的媽祖神像,雙手持笏於胸前,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大陸總共雕塑3尊,經福建莆田市之仙遊仙霞媽祖廟來臺溯源,發現該廟媽祖神像係分靈自松山慈祐宮,文化大革命時曾避難於民家,其中1尊遺失,另1尊於民國101年(公元2012年)由松山慈祐宮連同「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一起迎回臺灣。(上二張照片及歷史資料引用自臺灣宗教百科網站,感恩!)
鎮殿天上聖母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松山慈祐宮及該宮錫口慈祐宮沿革記略及媽祖正殿重修緣由之文字載
廟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