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楓橋鎮的寒山寺,建廟迄今已有1499年之歷史,廟中供奉釋迦牟尼佛與和合二仙為主神,該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中外,也是臺灣旅客到江南必拜訪之廟宇。
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西元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宋朝太平興國初年,節度使孫承祐建七層浮屠。嘉祐中改「普明禪院」。紹興四年僧法遷重建。明朝洪武、永樂、嘉靖、萬曆各帝都重修寒山寺。嘉靖年間,僧本寂鑄大銅鐘和鐘樓。
清道光年間,寒山寺發生全寺僧侶香客140多人為方丈祝壽時誤食毒菇死亡的意外,以至香火一度中斷,直到數年後方得重建,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
大雄寶殿鎮殿釋迦牟尼佛
寒拾殿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亦稱和合二聖,為掌管和平與喜樂的神仙,為拾得與寒山兩位名僧之合稱。相傳兩位高僧因為情感融洽,故能保佑世間朋友友誼長存,情侶情意綿長。 據說,寒山、拾得兩人曾入主蘇州普明院,廣興佛法。後普明院易名為「寒山寺」以紀念之。 傳說中寒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是普賢菩薩的化身。
有關該寺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寒山寺之文字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