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文獻及民間亦名黃妃塔、王妃塔、黃皮塔,原為五代吳越王錢俶所建供養舍利的佛塔,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南岸淨慈寺前雷峰之上,與北岸寶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北對峙、遙相呼應。原塔於西元1924年坍塌,僅存遺址,西元2002年在原址重建新塔。夕陽西下時餘暉映照雷峰塔形成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觀,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也因在傳說《白蛇傳》中作為法海鎮壓白娘子之處而知名於世。
雷峰塔由五代吳越王錢俶主持修建,約北宋開寶五年(西元972年)興建,太平興國二年(西元977年)完工,塔內奉藏釋迦牟尼佛「佛螺髻髮」舍利,建造時稱西關磚塔,建成後名皇妃塔,以紀念孫妃並感恩宋廷的封妃、諡妃之舉(錢俶王妃孫妃死後被北宋朝廷諡為「皇妃」),文獻及民間又稱黃妃塔、王妃塔、黃皮塔(因此地產黃皮故名)。雷峰塔一名則得自於塔所在的雷峰,雷峰為南屏山余脈夕照山最高峰,據南宋《淳祐臨安志》為舊有郡人雷就築庵所居故名,另說此峰原名中峰或回峰,中峰以眾山環繞故名,回峰以山勢回抱故名,後因回、雷二字形、聲相近而誤作雷峰(回字小篆作「䨓」,與雷字形相近)。
雷峰塔最早為七層八面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錢俶原擬建十三層,高千尺,後因材力不足改為建七層,北宋宣和年間遭戰亂受損,南宋時歷經二十年重修,改為五層。明代嘉靖年間倭寇圍攻杭州,因懷疑塔中有伏兵而縱火焚塔,木構檐廊被燒,僅存磚構塔身,其磚也因火燒皆呈赭色。後民間盛傳雷峰塔塔磚具有「辟邪」、「宜男」、「利蠶」的特異功能,因而市民頻頻前往盜挖,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砌塔身坍塌,僅存遺址。
舊塔坍塌後,杭州地方官紳曾籌款擬予重建,其後建築學家梁思成、楊廷寶亦曾提出重建雷峰塔。西元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建雷峰塔、恢復「雷峰夕照」景觀的決定,至西元2002年10月25日新塔竣工。原址重建的雷峰塔新塔覆蓋了整個古塔遺址,成為遺址文物保護罩與塔合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建築。
佛螺髻髮舍利
有關雷峯塔之沿革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雷峯塔之文字記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