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之鹿耳門天后宮,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創建迄今已有357年之歷史,天上聖母神威顯赫,信眾遍及全省各地,與同在安南區之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一間北汕尾媽祖廟,誰是正統誰是開基各自表逑,唯同是媽祖信仰之中心與重鎮。
明永曆15年(清順治18年,西元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攻略澎湖後,於4月30日率領舟船行抵鹿耳門外,因水淺而無法入港,國姓爺換乘小船登陸鹿耳門南岸之北汕尾嶼,恭置香案,祝告天地,祈求隨艦保護的天上聖母神靈庇佑:「──望皇天垂憐,列祖默佑,助我潮水──(楊英-從征實錄)」。果然,不久潮水洶湧而入,水漲船高,大軍順利進入鹿耳門,登陸北汕尾,繼而展開圍城之戰,迫使荷蘭人棄城投降,國姓爺進駐大員(臺灣),臺灣正式進入明鄭時期。
國姓爺收復臺灣後,有感於媽祖冥默福應,才能進一步克敵致勝,當日就在最初登岸處北汕尾嶼搭建媽祖廟供軍民膜拜,並將隨艦的媽祖神尊請奉於此鎮駐,此即鹿耳門天后宮的前身(此與正統聖母廟所逑開基媽祖來源不同),此地因有媽祖宮廟,聚落稱媽祖宮庄。於國姓爺收復臺灣後23年,安平大港因淤塞而無法通航,鹿耳門順勢而起,不僅為防堵敵軍入侵的軍事要地,也是舟楫幅軸的熱鬧商港,往返臺海兩岸的舟楫絡繹不絕,商旅雲進,座落於北汕尾的天后宮,為過往商旅祈求平安之處,天上聖母神威顯赫,信眾所求所願,因此香火鼎盛,信眾遍及全臺。清康熙58年(西元1719年)朝廷百官集資擴建天后宮,增建文武二館。
清道光3年(西元1823年),一場大洪水使曾文溪突然改道南流,挾帶大量泥沙,嚴重淤塞台江內海,鹿耳門一夕之間成為無法通行的廢港,舟楫商旅止步,鹿耳門天后宮的香火從此廖落(這一部份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沿革為清道光11年,西元1831年略有不同)。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山洪爆發,再度危及天后宮,廟祝林贊眼見天后宮坍塌在即,立即會同庄民林硯,林白等人,在千鈞一髮之際搶入廟殿中救出媽祖神像,此後媽祖神像輪流供奉於爐主家中(正統鹿耳門聖廟沿革記載為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廟宇遭洪水沖毀,神像移三郊鎮港海安宮,並在水宮寄普略有不同)。至民國35年,經庄民決議鳩資重建,並擇定於原廟址偏南八百公尺處重建廟堂奉祀,至民66年重新擴建為現廟貎。
關聖帝君
開台聖王鄭成功
開基天上聖母
鎮殿天上聖母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該宮所印發之鹿耳門天后宮北汕尾媽祖宮鹿耳門天后宮文化手冊內鹿耳門天后宮沿革篇之文字記載,並感謝內殿師兄協助拍攝開基天上聖母神像,感恩!
廟址:臺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136號
電話:06-2841386 2841387
傳真:06-284031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