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南市安南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建廟迄今有歷史記載的已有356年之歷史,天上聖母神威顯赫,香火鼎盛,信徒遍佈全省。聖母廟之建築為全省面積最廣最大之媽祖廟,廟中供奉一尊軟身媽祖已有800多年之歷史。
鹿耳門天上聖母廟,早期也是民間私建小廟,位於北線尾島北端的村莊,因瀕臨鹿耳門港,聚落形成鹿耳門村,清乾隆年間亦稱鹿耳門嶼或鹿耳門島。明朝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鹿耳門媽祖顯靈助漲潮水以利鄭成功大軍入臺降服荷軍,次年荷軍投降。鄭成功為酬謝鹿耳門媽祖而重建媽祖廟,並增祀隨艦護軍之文、武館媽祖及國聖媽祖。此時鹿耳門嶼漸成為臺灣的門戶,躍為軍商重鎮,鹿耳門媽祖的地位益形崇高,神威更加顯赫,屢顯聖蹟,當時稱天妃。清康熙58年(西元1719年)清臺灣府出面改建並改為「鹿耳門天后宮」。
清道光11年(西元1831年)7月,曾文溪下游支流改道而泛濫成災,造成聖母廟毀損。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廟宇遭洪水沖毀。因此當地居民鹿耳門神媽祖等神尊只好移寄三郊鎮港海安宮,並在水仙宮寄普,直到日據大正3年(民國3年)在城北里發起重建聖母廟,日據大正5年(民國5年)安座,日據大正7年(民國7年)落成,並由土城人士將寄祀海安宮之鹿耳門媽祖及70幾尊神像恭請回廟奉祀,重建後廟名為「保安宮」,民國49年改宮名為「鹿耳門聖母廟」。
初期多由本境信眾奉祀敬拜,唯聖母神靈顯赫,庇護十方信眾,逐漸各方信眾前來參拜聖母,信眾日漸增多,至民國64年聖母香火鼎盛,每逢年節慶典舊廟無法容納各地前來參拜之信眾,經請示聖母後三建聖母廟,並為明紹延境古鹿耳門媽祖之香煙,於民國65年動工興建,歷經9年的擴建,至民國72年竣工落成正名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廟共分三座落,第一棟為五王殿,第二棟為聖母殿,第三棟分別為佛祖殿,二樓大士殿,三樓凌霄寶殿。
據土城耆老口逑,日據大正2年(民國2年),由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島送放一艘五府千歲王船,途經險惡黑水溝(臺灣海峽)停於澎湖馬公海靈宮附近,當地信徒迎接上岸祭拜,祈求永遠奉祀,但經船上王爺筊示,始知係承鹿耳門聖母之邀請,前往助佑萬民,因此無法留駐,由信徒虔誠建醮7天後,再歸送大海。
不久停靠土城沿海西平湖(俗稱王公港仔),眾人前往察看始知是外來王船,當時土城地區人稀貧困,乏力奉祀,眾議祀拜後再推出外海來回三次,經媽祖靈示為邀請來護佑萬民,於是土城民眾遂迎起奉祀,五府千歲神威顯赫,庇護萬方信眾。
日據大正2年來臺之王船,已有105年之歷史
五王殿鎮殿五府千歲
聖母殿
文武館天上聖母
佛祖殿
鎮殿釋迦牟尼佛
二樓大士殿
鎮殿千手觀音
三樓凌霄寶殿
玉皇大天尊
己有800多年全國最大軟身天上聖母
鎮殿天上聖母
有關該宮之沿革歷史資料記載來源為參閱維基百科、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網頁-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及該宮所編印之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書之文字記載
廟址:臺南市安南區城安路160號
電話:06-257754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