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基隆市仁三路之奠濟宮,又稱聖王公廟,供奉開漳聖王為主神,創建迄今已有144年之歷史,開漳聖王威靈顯赫,香火鼎盛,聞名全省的基隆廟口夜市即以奠濟宮得名,為基隆市民之信仰中心,與基隆慶安宮,基隆城隍廟合稱基隆三大廟。奠濟宮後有清甯宮,供奉水仙尊王為主神,日據時期因故與奠濟宮合併。
基隆市乃閩南之一區,居民大都從漳泉二州移民來臺,為景仰陳聖王開疆闢土之精神,居民們乃提議建廟奉祀陳聖王,首由基隆士紳謝白番,有濟堂連新永,楊傳等三位,先出資購置牛稠港外木山十餘公頃為廟產,於清同治12年(西元1873年)以蓋簡陋木屋於該地為廟,奉祀開漳聖王,嗣後經板橋漳屬望族林本源,捐獻玉田土地(即現宮址),繼由基隆士紳張金發及賴武等數人,發心輸將推動募捐,經眾善信大德慷慨解囊動工興建,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竣工,至清光緒23年(西元1897年),由張金發,江忠良等人提議重修,並再購置牛稠港外木山數公頃土地為廟產。
二次大戰期間,廟宇遭飛機炸毀,光復後因風雨侵蝕破損不堪,至民國46年元月組成奠濟宮管理委員會,先行簡修,同時推選林德新為主任委員,張福進,張生塗,黃樹水為常務委員,簡林朝波為常務監察委員,楊阿壽,曾金元為委員。至民國53年全體委員提議修建,以常務委員張福進董其事,由宮自籌資金修建中殿,並由地方士紳蘇德良,顏欽賢,杜伯英等及眾善信大德出資捐建前殿及鐘鼓樓,本宮經多次整建,於民國93年與後殿清甯宮重修為現廟貎。
輔勝將軍
輔順將軍
清甯宮與奠濟宮原為二間廟宇,係道光年間泉州人所建以奉祀水仙王的殿宇,由於在日治初期廟埕被公家徵用開路即今仁四路,遂將原本的「坐西向東」改成「坐南朝北」,與奠濟宮僅一巷之隔,民國41年整建,至民國87年春因年久失修,由奠濟宮信徒募款重建,至民國92年冬始竣工,為三樓建築,一樓清甯宮,二樓儒林殿供奉田都元帥,三樓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此後逐漸被認為是奠濟宮的後殿。
文昌帝君與福德正神
鎮殿水仙尊王
荷葉仙師與財神爺
二樓鎮殿田都元帥
三樓凌霄寶殿玉皇大帝
鎮殿開漳聖王
有關該宮之沿革紀錄資料來源為該宮管理委員會於民國104年印行之奠濟宮沿革教義簡介內之基隆市鄭濟宮沿誌簡介及清甯宮修建誌石碑之文字記載,並感謝師姐提供沿革,感恩!
廟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27之2號
電話:02-24252605 2428926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