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市東區之城隍廟,創建迄今已有302年之歷史,供奉城隍尊神為主神,是臺灣唯一由縣級城隍「顯佑伯」被皇帝敕封州城隍「綏靖侯」尊號之城隍廟,是諸羅縣轄第一座官建城隍廟,為國家三級古蹟,平日香火鼎盛香客眾多,為嘉義地區官方祀典與民間之信仰中心
嘉義城隍廟於清康熙54年(西元1715年),由時任諸羅知縣周鍾瑄,謂城隍即城池之意,既有城池必有城隍,方可迓神庥而妥神靈,乃捐官俸倡建,由官民共同捐貲興贊而成,並有參將阮蔡文幫捐40兩,於康熙55年(西元1716年)冬建成,初創立屬縣級城隍,與縣署衙門陰陽互濟,由城隍爺與縣官共同掌管縣境之內人間與幽冥秩序,安民心。
至清雍正10年(西元1732年)由知縣馮盡善商諸邑紳,士紳陳君陸負責募捐及重新修繕。清乾隆29年(西元1764年),歷經三十多餘年,如木如垣,傾欹剝蝕,時恐將崩之患,新任邑宰張所受,因感念城隍澤惠萬民,燮理陰陽,功濟寰宇,佑護境民,係由張所受捐出廉俸,邑紳林振魁等董事負任重建大任,幸都人士輸誠樂助,共得銀兩二千餘金。同年10月動土重建,於清乾隆30年(西元1765年)正月落成,而成為宮室的莊嚴高聳,冠於諸羅全城,為當時諸羅城最壯觀的廟宇。
清朝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間發生戴萬春事件,戴軍舉眾圍攻諸羅城三次,眼看諸羅城就要攻破了,整個諸羅城人心惶惶,知縣白鸞卿到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由知縣抽籤詩,城隍爺蒙示全句籤詩:「閤家人安泰,名利兩興昌,出外皆大吉,有禍不成殃」,由知縣解讀籤詩,告訴全城人民「有禍不城殃」,使得人心遂定保住全城。此事於同治13年由欽差辦理臺灣海防大臣沈葆楨上奏朝廷因諸羅城隍神有助守城池有功,因此在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德宗皇帝敕封諸羅城隍尊神加封號曰「綏靖」,(縣城隍)顯佑伯被加封為(州城隍)綏靖侯,是當時台灣府各縣級城隍中唯一敕封尊號的神祇。
嘉義城隍廟歷經多次整修,最近一次在日據昭和11年(民國25年)由嘉義市尹伊籐英三發動勸募,諸位士紳及眾多善德捐款達九萬多日圓,準備將舊有廟貌徹底新建,翌年動工,於日據昭和15年(民國29年)10月竣工。
康熙56年(西元1717年)天妃宮(周鍾瑄縣令所建起)廟址在諸羅城,署之南方,城隍廟之北,原是諸羅城內三大古廟之一。乾隆56年(西元1791年)嘉義知縣單瑞龍擴大重建後並更名為大天后宮。日據明治39年(西元1906年)三月時發生了丙午大地震,不幸震垮了當時嘉義市區以及大天后宮,大地震過後為了重整嘉義市區和開闢新道路(今忠孝路、光彩街)而將震垮的大天后宮拆除並未重建。當時信眾將媽祖娘娘的神尊和其它宮內神尊移駕到城隍廟後殿供奉今媽祖殿。
三樓鎮殿水仙王
有關該宮之沿革紀錄資料來源參閱維基百科嘉義城隍廟之文字記載
廟址: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168號
電話:05-222411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