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創建迄今已有158年的歷史,平日香火鼎盛,香客遊客眾多,為大稻埕地區之信仰中心,也見證了大稻埕地區的發展,每當慶典遶境活動城隍爺出巡,與北港迎媽祖並列為南北二大宗教活動,膾炙人口的臺語歌曲「台北迎城隍」即在描述霞海城隍出巡之盛況。
台北霞海城隍廟,原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海邊厝五鄉庄民的守護神,清朝康熙元年,御賜臨海門匾額,而因下店鄉又名霞城,而祖廟又設於霞城的臨海門旁,所以渡海來臺以後便稱為霞海城隍。
霞海城隍於清道光年間,隨著福建泉州府同安人渡海來臺,原奉祀於艋舺八甲庄同安人聚落。於清咸豐3年(西元1853年)的頂下郊拚械鬥事件,艋舺同安人遂奉城隍遷移至大稻埕區發展,初時安奉於陳金絨子陳浩然所經營的「金同利」糕餅舖中,至咸豐6年(西元1856年),由海內會陳姓族人和地方善信共同起建廟,至咸豐9年(西元1859年)竣工落成。
鎮殿城隍爺
城隍信仰起源於都城守護神,在中國漢民族社會中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清代列入祀典,城隍廟與文廟、武廟、天后廟成為國家各級政府每年固定舉行例祭的對象。如清康熙35年(西元1696年)高拱乾《臺灣府志》〈典秩志〉載:「城隍既祭於壇,而復崇之廟者,祀以人道也。凡新官入境,必致肅齋宿而後履任;祈禱水旱,必先牒告以及民間雞豚操祝,神尤效靈焉。」省府縣各級官吏在新官上任時必先往城隍廟履新報到,遇有水災、旱災等祈禱於城隍,而有官司無法解決者也祈求城隍之庇佑希望能迎刃而解,城隍早已由古代的都城守護神一躍成為具有司法職能之神祇。
有關該宮之沿革紀錄資料來源為該宮之官網資料之文字記載
廟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1段61號
電話:02-2558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