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關帝廟,供奉關聖帝君為主神,建廟歷史悠久,是台灣供奉關聖帝君歷史悠久的廟宇之一,舊名「關帝廳」,台灣光復後改名高雄市五塊厝「武廟」,民國68年1月重建完竣後,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將軍蒞臨賜「高雄關帝廟」匾額,以後即以此為廟名。
本廟確實的創建年代由於迄今年湮世遠,又缺乏原始資料可考,唯一可據第一次重修陰陽「磚契」所記載:「武夷王盤古地基一所,坐落大竹里,東至甲乙木,南至……元世祖三十年癸巳四月重修。」本廟當年翻修之際,偶然獲得出土磚契並記載元世祖三十年癸巳四月重修,斯時庄眾弟子金一百廿錠,由李定度主其事,關帝廟坐癸向丁兼子午分金,世代相傳「得風水而發興」,而之今日高雄關帝廟的盛況,「七星墜地」之說確鑿,證實了本廟悠久的歷史。
又據《鳳山縣采訪冊》記載:「關帝廟在五塊厝莊北,大竹,縣西五里,屋十六間,創建莫考。咸豐九年副將曾元福修,光緒十七年舉人盧德祥重修,廟租二十石。現存癸巳年新捐銀三百元,尚未置業。」此一文獻雖然無法確定創建年代,但確切者為咸豐九年 (西元1859年)督辦全臺軍務署福建全省水師提督軍門曾元福重修該廟時,敬立「重修武廟碑記」以誌其事,與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曾元福將軍再次修建,並親撰三副柱聯於內落款。現今「重修武廟碑記」文物保存於廟內,曾元福親撰之三副柱聯則位於廟前左側文化走廊。
光陰遞嬗,台灣經濟繁榮,處處高樓林立,規模狹隘的關帝廳居處其間,不足以奉帝君,揚其正教,於是帝君信眾紛紛倡議重建,以廣揚關聖帝君孤忠大義之精神。因於民國61年(西元1972年)春季的信徒大會中提案討論通過,組織重建委員會,由地方耆老吳憨老先生邀請唐傳宗先生擔任重建會主任委員,陳長壽先生、謝連科先生等先進力助,於民國63年端午正式鳩工興建,興建期間承蒙蕭百宗先生、潘孝銳先生、許浩然先生等諸位大德暨十方信士等捐資助建,於民國68年元月竣工落成。
民國92年間,於一樓闢建「財神殿」供奉五路財神
武財神
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月下老人與魯班
鎮殿關聖帝君
有關該宮之沿革資料來源引用自該宮全球資訊網本廟沿革文字記載。
廟址:高雄苓雅區武廟路52號
電話:07-7218782 傳真:07-71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