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三百餘年前,明朝遺臣大中大夫葉覲美,義不帝秦,矢志反清復明,乃投效在延平郡王麾下,率師渡海來台,屯駐虞溪南岸。葉大中大夫治軍甚嚴,遠近漢民相告投奔,因使今之『水虞厝』、『麻魚寮』、『過溝』、『竹仔腳』等地形成村落,由葉大中大夫率領村民開墾荒地,種植作物,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以啟山林。
是時延平郡王有感於墾荒,開闢良田不易,乃賜葉大中大夫水牛八頭協耕,然所賜水牛因操勞過度而相繼病斃,先民感念水牛為民辛勞,乃予厚葬,以悼念辛勤耕種之功,南新國小以西有地名『牛埔』,係當年厚水牛之處。前逑八頭水牛其中之一葬於『金牛埤』之東岸村民傳言,該一水牛安葬後,時常發現若隱若現混於牛群中於虞溪沐浴戲水,或於夜間出沒於入土處附近之田間,村民視之為『牛神』,因而將該安葬水牛附近之 四甲 於大水池取名為『金牛埤』,村落稱為『水牛厝』,後再易名『水虞厝』,先民特別興建了一座水牛廟來感念水牛,並且讓後人緬懷早期先民劈荊斬棘的艱辛。
民國67年蔣故總統經 國 先生蒞臨『牛將軍廟』,並以清水牧草祭祀牛將軍。
有關牛將廟之沿革,資料來源為五恩主公廟所提供之慧明社醒善堂五聖恩主公及水虞厝牛將軍廟書內之沿革,感謝師姐提供資料,感恩!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