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園鄉中洲村之東嶽殿,係供奉東嶽大帝為主神之廟宇,創建迄今已有60年之歷史。於民國42年,東嶽大帝駕前大元帥顏府千歲,抓乩 林子熙 先生,降駕於其自宅,示曰:將於此地興基救世,命堂號為「中洲聖德堂」。隨行興基的有林府三元帥及隨駕元帥,因此信眾們雕刻令旗於林宅,為信眾消災解厄,顏府千歲及眾神聖神威顯赫,有求必應,香火鼎盛。
於民國44(乙未)年東港迎王,大千歲譚府千歲,中軍府洪府千歲,於遶境結束上天繳旨後,亦降臨中洲聖德堂參與濟世,之後亦有馬府元帥、黑府元帥蒞臨共同濟世。幾年來,聖德堂神靈顯赫,香火日盛,信徒日增,原有處所無容納眾多信眾,遂有林天瑞先生提議建廟,信眾們紛紛響應,於林厝旁購得現廟地,於民國63年動工興建,並更廟名為「東嶽殿」,供奉主神改為東嶽大帝。
至民國94年,因道路拓寬,廟宇有部份為道路,遂由主任委員 林其芳 先生,副主任委員 林春福 先生、吳 國明 先生及管理委員會眾委員及請示東嶽大帝後,拆除重建,於民國95年動工重建,至民國98年竣工落成,舉行入火安座慶典。
譚府千歲
福德正神
境主公與五福大帝
開基顏府千歲王令
鎮殿東嶽大帝
東獄大帝,在佛教未東傳時,他是民間信仰掌管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的閻羅王,他原是民間信仰中泰山之神,執掌人世臣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厚薄之事、地獄各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權勢極大,所以受到歷代統治者的崇拜。唐玄宗封其為天齊王,宋真宗封其為仁聖天齊王,後又加封為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成為東嶽大帝。所以他的祀廟稱為東嶽廟、天齊廟。《封神演議》裡,武成王黃飛虎,後被姜子牙封為東嶽大帝,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可施行。
有關該宮之沿革歷史資料來源為該宮之東嶽殿沿革誌石碑文字記載,並感謝村長主委之指解說,感恩!
廟址:屏東縣新園鄉中洲村中山路80-1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