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本神社石碑,抗戰勝利後改為忠順廟,並由副總統陳誠題字「忠順廟」,石碑上仍有汐止神社之筆跡。
汐止忠順廟奉祀保儀大夫張巡為主神,創廟迄今已有126年之歷史。前清時代,福建泉州府安溪縣陳姓先民,要橫渡黑水溝到臺灣開墾時,從故鄉分火,擔著扁擔渡海扛過臺灣來的,早期組成「陳尪公」神明會,每年農曆4月10日尪公生日時辦「吃會」,並且擲杯選出爐主,將神明請至爐主家中奉祀,後來由汐止蘇大老即蘇樹森大老爺,將其一棟大厝捐獻給陳尪公神會,奉祀保儀大夫(應為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以前)。
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與日本,日方即令陸軍中將樺山資記為首任總督,並調派近衛師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到達水返腳,並佔領住宿於茶商蘇樹森家,翌日出發前往臺北。後來能久親王戰死於臺灣,這是日本皇族首次有人在海外戰死,即將能久親王住宿過之蘇家大宅改為「水返腳御遺蹟」,汐止人稱為能久宮,並在右側蓋汐止神社,至此尪公祖保儀大夫暫寄於汐止老街之「濟德宮」。臺灣光復後於民國35年,汐止鎮長陳燦能先生暨地方仕紳,將原本寄奉在濟德宮之保儀大夫神尊,藉神明遶境之便,迎回能久宮供奉,並改為汐止忠順廟;又有一說是神明遶境之際,神尊顯靈,神轎自動回歸蘇家大厝。
民國46年因遭風患與震災,廟牆多傾圯,開山住持藏修法師與汐止紳商 陳再居先生、周澄秋先生著手興修,各方善信及地方仕紳 余澄清先生、吳阿合先生鼎力援助外,各市民代表與里長高太陽先生、潘賢舉先生、蘇新居先生協力聚資,於民國47年重修,並改為鋼筋水泥,塑建廟宇新形式為現廟貎。
鍾馗
已有126年以上歷史之開基保儀大夫
已有百年歷史之保儀大夫,鬍鬚都掉光了!
鎮殿保儀大夫
主委陳鐘農先生
有關該宮之沿革紀錄資料來源為蕭雅玲所編著之汐止忠順廟第一章忠順廟之沿革紀述,並感謝陳鐘農主委及黃祖明、陳學哲委員師兄詳細介紹及指引拍攝開基神尊,感恩!
廟址:新北市汐止區公園路10號
電話:02-2641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