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三級古蹟新港奉天宮,為全省知名媽祖廟之一,每年大甲媽回鑾會香,可說是萬人空巷,聞名國際之宗教盛會。創廟迄今已有391年之歷史,信眾尊稱奉天宮媽祖為『開台媽祖』。
明朝天啟2年(西元1622年),先民為求平安橫渡險惡黑水溝,福建船戶劉定國,恭請湄州媽祖金身,奉祀於船隻上,船隻途經笨港時,媽祖顯聖指示永駐此地。顏思齊與鄭芝龍由長崎平戶轉進臺灣於笨港登陸,建立十寨,廣召漳、泉先民拓墾,從此媽祖即由十寨輪流奉祀,因隨船渡海來臺,故稱為『船仔媽』,護佑先民開墾笨港,又稱為『開臺媽祖』。清康熙39年(西元1700年),笨港居民與外九庄鳩資合建天妃廟,隨清朝晉封媽祖為天后,為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改稱為『笨港天后宮』。
清乾隆15年(西元1750年),笨港溪氾濫,將笨港一分為二,為笨南港與笨北港,清乾隆47年(西元1782年)漳泉械鬥與林爽文事件及清嘉慶2、4、6年(西元1799、1804、1806年)笨港溪之烏水橫溢氾濫,因天災人禍,居民遷至蔴園寮,並將諸神像暫奉於肇慶堂土地公廟。清嘉慶6(西元1801年)年,住持景瑞和尚發起建廟,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捐俸與十八庄人土共同捐獻,何姓人家捐獻廟地,於清嘉慶16年(西元1811年),新廟重建落成,王得祿將軍奏請嘉慶君御賜宮名為『奉天宮』。奉天宮於清宣統3年(西元1911年)及民國2年經多次整修,於民國85年整建為現廟貎。
後殿觀音佛祖殿
福德正神與註生娘
觀音佛祖
文昌帝君
斗姥元君
二樓大雄寶殿
西方三聖佛
聖父聖母殿
聖父聖母
關聖帝君
三樓凌霄寶殿
南北斗星君
張天師
鎮殿玉皇大天尊
金虎爺
開基天上聖母,已有391年歷史
鎮殿天上聖母
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二廟在爭誰是正統開基,西元1837年於笨港天后宮原址之北港朝天宮修建,相傳建廟後向新港奉天宮請求天后宮媽祖神像應返奉於北港朝天宮,最後由王得祿將軍出面協議仲裁,決定一尊留在奉天宮,一尊供奉朝天宮,至於順位則尚有爭論(奉天宮說法為"大媽"留於奉天,二媽移奉朝天),且是否為真亦已不可考,「三媽」由他本人請回牛稠溪(現今溪北)暫供於提督公館「奉茶」,於王得祿將軍逝世後,則歸入溪北六興宮奉祀。
有關新港奉天宮之沿革紀錄,文字資料來源參閱該宮所印行之奉天宮導覽及維基百科之文字記載。
廟址: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
電話:05-374203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