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夀山巖觀音寺是國家三級古蹟,創廟迄今已有270年之歷史。於清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由潮海渡臺來自廣東嘉縣的順寂法師(俗名鄧定國),從浙江省定海縣普陀山潮音寺恭請正二媽觀音佛祖本尊,渡海來台,在滬尾港(今八里)登岸,至嶺頂村榕樹下時,觀音託夢欲在此建廟,於是將神像安奉在當地,因嶺頂村位於 台北往桃園的主要道路旁,乃南北往來大道所經,參拜者日眾。至乾隆28年(西元1763年),舊路坑莊民張志榮為酬神恩,獨資興建茅屋以安奉神明,名為「三草庵」,即是壽山巖觀音寺的前身,從此信徒日增。
乾隆58年(西元1793年),福建水師提督兼台灣總督正黃旗蒙古人哈當阿南下平定盜亂,經過此庵時,許下盜亂平定後就改建佛寺的心願。乾隆60年(西元1795年)戡平盜亂,於是召集士紳大戶籌建壽山巖觀音寺,至嘉慶2年(西元1797年)完工,正式定名「壽山巖」,哈當阿親題「慈航廣濟」匾額懸於正殿。 此後,屢有增修。咸豐10年(西元1860年)及同治3年(西元1864年)經歷兩次地震,牆垣部分倒毀,龜山五大坑(塔寮坑、新路坑、舊路坑、楓樹坑及兔子坑)信徒捐募重修,明顯的祭祀圈已然形成。 現今所見之壽山巖外觀主要修建於日據大正4年-大正5年(西元1915-1915年),因當時白蟻蛀蝕,寺宇傾頹,信眾推舉呂深波為總董事推動修建事宜,聘請著名土木大師陳應彬主持兼造,完工後雕梁畫棟,佛殿更形壯麗。
文殊及普賢菩薩
二邊廂房之地藏王菩薩及關聖帝君
凌霄寶殿
水官及神農大帝
玉皇大帝、三官大帝與金母娘娘
鎮殿觀音佛祖前面即從普陀山恭請來臺已有270年之開基之觀音佛祖神像
鎮殿觀音佛祖
有關該宮之沿革資料來源為該宮之沿革碑與維基百科之文字記載
廟址: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二段6巷111號
電話:03-329469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