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座山觀音寺,為國家三級古蹟,要至廟宇朝拜觀音佛祖要先爬上100多階上山。觀音寺之蓮座山,因有一青翠獨立的小山峰,形如出水蓮花,地方仕紳亦因其奇特景觀,建廟於此,寺名為觀音寺,但一般人仍稱蓮座山或觀音亭。
白色的觀音塑像,凝視遠方,保祐眾善信之平安。
廟前大榕樹,一棵榕樹之樹瘤遠看就像薑一樣。
站於廟前遠眺大漢溪及石門水庫
嘉慶六年(1801年),廣東籍墾民鍾房緒見此地風景明媚,乃募建寺宇於其上,奉祀觀音佛祖,稱為蓮座山觀音寺。亦有一說為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鍾尚儀等人鳩資創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粵籍信士有感神恩庇佑,捐獻田地作為寺產,以田地每年收益作為該寺日常費用,因此香火大盛、信徒大增光緒十五年(1835年),墾民鍾長三、鍾天富等人發起捐貲重修。此後,寺產日多,信徒益眾,信徒們乃紛紛組織「觀音會」,不僅在人力、物力上相互濟助,更多方協助寺廟進行祭祀、寺務管理等工作。
清咸豐五年(1855年),觀音寺募資整修,現今仍留有當時重修遺跡者,包括山牆、窗櫺、護龍等。日據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因廟宇破損嚴重,大溪街總理呂建邦會同地方人士鍾會雲、邱玉來等人發起大溪郡管內信眾勸募活動,進行大規模整修,除重修正殿以外,並增築四角拜亭及左右附屬家屋,整修工程直到日據明治四十年(1907年)方告竣工。大正十四年(1925年),呂建邦、邱漢蓮、簡水龍等人又再募金徹底修繕,使寺院益見宏麗,倍增莊嚴,昭和九年(1934年),再次修建拜亭、正殿等,原為四角拜亭,改建為八卦式重檐拜亭,形成現今之寺貌。民國74年經內政部審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87年進行古蹟修護為現貎。
仁夀宮土地公廟
惜字亭,改為奎星樓
千手千眼觀音
己有百年歷史之鎮殿觀音佛祖
有闗該宮之沿革歷史資料來源為該寺所印行之100年農民曆內蓮座山觀音寺之文字記載(部分照片於107年7月28日更新)
廟址:桃園市大溪區康安里瑞安路二段48巷28號
電話:03-388567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