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龍井區龍崗里原名「水師寮」,其名來自於清雍正年間,陸續有漢人移民至此形成聚落,後至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臺協水師左營從安平移至鹿港,並於此處設置水裡港汛並駐防兵員,因此稱為水師寮,為當時臺灣中部海防要地。
水師寮永和宮(有紀錄已有201年),於明末清初,居住在龍里及沙鹿太平里何姓先民,隨身恭請林府千歲金身,隨國姓爺鄭成功至臺灣後,移居此處在此墾荒定居,墾荒之初披荊斬棘,為祈求五榖豐稔,將林千歲供奉供村民膜拜祈求墾荒平安,至清康熙年間,遷往既多,遂建議建廟供奉林府千歲,據聞於建廟之時,適有閩人渡海來臺經商,並恭請周府千歲渡海來臺,以保渡海平安,路經本村時竟迷路無法走出村,並於森林之間徘徊三四日,疲憊之時將周府千歲懸掛於大樹下,夜間夢見周府千歲欲留於此地,將金身贈予,本村亦以主神祀之。
清康熙年間,由何姓先人獻地獻神像,在水師寮庄虎頭山麓建廟供奉林、周府千歲,當時先民來臺未久,僅以茅舍為頂,後來因林、周府千歲神威顯赫,庇護群黎五榖豐收,庄民平安安居樂業,故香火鼎盛,信眾日增,每至逢年過節,廟堂狹隘無法容納眾多眾,雖經多次整修擴大,仍無法容納眾多信眾,遂於清道光3年(西元1823年)改建為土牆茅舍,稍具規模。至日據昭和3年(民國17年歲次戊辰)由當時保正林水先生及地方賢達,組織重建委員會,於原址重建為磚牆陶瓦,雕樑畫棟,廟貎堂皇壯麗。
民國38年由當時村長陳登科先生及諸名士發起重新剪粘油畫,並雕塑蘇府大二千歲供奉,至民國61年,由當時村長姚金河先生及地方賢達等發起重俢剪粘油畫,民國68年由當時村長陳天送先生及鄉民代表會主席康淵懷先生組織信徒大會,於民國69年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同年四月組織重建委員會籌備重建新廟工程,於同年11月19日破土重建,承蒙境內眾弟子及十方信眾踴躍捐輸,及委員會眾委員同心協力,至民國71年10月14日粗部完成,並雕刻三太子金身一尊供奉,先行舉辦入火安座大典。
至民國107年(歲次戊戌),廟宇經38年寒暑,屢受風雨侵蝕,廟宇頂及金爐龜裂漏水,中營將軍府破舊,廟後擋土牆石頭砌成龜裂,廟埕中間陷落滲水,由第八屆管理委員決議俢建並提經信徒大會通過,於民國107年10月動工廟宇金爐屋頂拆除重建,中營軍府拆除重建,於民國109年(歲次庚子)4月竣工落成,舉辦盛大入火安龕大典。
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鎮殿周府千歲
鎮殿蘇府千歲
鎮殿林府千歲
有關該宮之歷史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龍崗村永和沿革龍崗里永和宮修建誌石碑之文字記載
廟址臺中市龍井區龍崗里竹師路二段68號
電話:04-2635206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