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是位於中國大陸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於其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距今1500餘年,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少林寺在文化意義上早已超脫佛寺建築藝術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學國粹為代表,涵蓋禪、意、藝、醫的少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傑出代表和瑰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少林寺在中國大陸對外交流中占據重要地位,少林文化遠播四海、廣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吸引著海內外大批民眾及名流、政要、高僧、佛友等各階層人士前來觀光、拜訪、朝聖、交流。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當時的孝文帝元宏為了安頓來朝的印度僧人跋陀,因此在嵩山少室山建寺。跋陀以少林寺為傳法場地,廣收弟子,高足弟子有「律學巨匠」之稱的慧光、「蔥嶺以東,禪學之最」之稱的僧稠等人。永平元年(公元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他們同慧光一道歷時三年翻譯出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論》。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少林寺早期律學,以《四分》為先,導之以戒行、律學,學之以經論。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禪宗尊為西天二十八祖的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寺院的規模也逐漸擴大,僧侶日益增多,少林寺逐漸成為禪宗祖庭。達摩在少林寺修行多年,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於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在南北朝佛教發展高峰期,北周武帝採納還俗沙門衛元嵩刪寺減僧的建議,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令禁止佛教傳流,史稱建德毀佛,少林寺毀壞嚴重。公元580年,北周靜帝恢復少林寺,將其改名為陟岵寺。
隋文帝崇佛,復改陟岵寺為少林寺,並賜給少林寺土地一百頃,再加上其他賞賜,少林寺成為擁有百頃良田和龐大寺產的大寺院。隋朝時期少林寺帶髮修行的菩薩僧洪遵攻律學,講律眾主,他的弟子開啟了唐代律學的相部宗。隋末群雄蜂起,擁有龐大寺產的少林寺成為山賊盜財目標,少林寺僧侶組織力量與山賊作戰。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賞,賜田千頃,水碾一具,參戰僧人也各有封賜,並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唐朝還在全國設有幾家少林寺分寺,制定少林僧兵輔助地方政府和正規軍隊之政策。少林寺也是李唐最高統治者經常游離之地,唐高宗、武則天等經常到少林寺游幸,並對少林寺大加增建。至唐宋年間,少林寺擁有土地14000多畝,寺基540畝,樓台殿閣5000餘間,僧徒達2000多人,甚為興盛。達摩開創的禪宗教派在唐朝興盛,是唐代佛教最大宗派。北宋初百年間,少林歷史無資料可尋。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慶曆新政失敗後,留心空宗者始於汴京(今開封)設立禪院。富弼請雲門宗禪師於少林寺及洛陽白馬寺開演禪宗。公元1093年左右,報恩禪師在少林寺弘揚曹洞宗風,終使少林寺「革律為禪」。
元代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並統領嵩岳一帶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間,創建了鐘樓、鼓樓,增修廊廡庫廚,僧徒雲集至此演武禮佛,後來福裕被元帝追封為晉國公。在曹洞宗法脈回歸祖庭後,少林寺高僧輩出,由此開啟了少林寺一個輝煌的時代,是當時禪宗教派之軸心。以邵元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亦到少林寺求法。明朝初期,官方並不崇尚武學,少林武術不見經傳。嘉靖時期,日本倭寇襲擾中國沿海,大將軍俞大猷、戚繼光等率兵征討。在閩期間,戚繼光召集了全中國之武術家與當地少林僧人研究出一套對抗倭寇海盜之拳法及棍法。因僧侶抗倭有功,政府大規模修整寺院,少林寺還享有官府所賜予的免除糧差等特權。其後,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政府徵調,參與戰事,並屢建功勳,所以朝廷又多次為少林寺樹碑立坊修殿,而少林功夫在全國武術界的權威地位也得以確立。清代,少林寺頗得清朝皇帝青睞,康熙43年(公元1704年),康熙皇帝親書少林寺(原掛於天王殿,後移至山門)、寶樹芳蓮(原掛於大雄寶殿,後被火焚)二方匾額;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親覽寺院規劃圖,審定方案,重建山門,重修千佛殿,少林寺這次大修繕和改建耗銀達九千兩之多。乾隆15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寫下眾多詩詞、匾額。
民初戰亂,少林寺屢遭戰火之災。公元1912年登封縣僧會司僧會雲松恆林和尚被地方士紳推舉為少林保衛團團總,他購置槍械,組織保衛團,訓練戰技以維持當地秩序。公元1920年秋,劫匪四起,民不聊生,恆林率民團與土匪十戰,環寺數十村得以安居樂業,被譽為少林活佛。公元1928年春,親孫文勢力樊鍾秀奪得鞏縣、偃師,進圍登封,以少林寺為司令部。馮玉祥部下石友三於3月15日縱火焚燒法堂,次日,又令軍士焚燒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六祖堂、龍王殿、緊那羅殿、閻王殿、庫房、禪堂,200多僧眾幾乎被殺盡,一大批珍貴文物及5480卷藏經化為灰燼。國民政府建立後,日本在滿洲的活動使國民政府十分憂慮。軍方於是發起愛國強民運動,成立南京中央國術館及武術硏究所等組織。以「武術歸宗少林」為號召,將南宋抗金將領岳飛,與成功從外族取回政權之明太祖朱元璋皆比作少林英雄。
文化大革命期間,上百名紅衛兵衝進寺內,少林寺僧人被逼還俗,佛像被毀,寺產被侵,殿宇坍塌,至文革結束時,少林寺僅剩10餘個老弱病殘的僧人守著殘垣斷壁、28畝薄田。文革結束後,少林寺修繕重建,現存建築當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寶殿、達摩面壁石等均屬仿古重建建築,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練武場、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屬於古代的原物遺存。公元1996年12月,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1997年,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一直尋求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的身份,以求獲得聯合國每年撥款維修發展,經過屢次申請,最終在公元2010年8月1日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通過,將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8處11項建築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哼哈二將
牆壁上畫有五百羅漢
西方三聖佛
樹上的洞據導覽說是少林武僧在練一指禪功時手指所戮的
唐太宗李世民之御書碑,據導覽說此碑是少林武僧可吃葷食只是沒明寫
有關該少林寺之歷史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基百科少林寺之文字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