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屏東縣東港鎮埔仔角之鎮南宮,供奉李府千歲為主神,創建迄今已有78年之歷史,配祀池府千歲及朱府千歲,原鸞堂名「覺善堂」,李府千歲及眾神聖行醫濟世,神威顯赫,香火盛,為埔仔角李府千歲之信仰中心。
鎮南宮主祀李府千歲,於清光緒29年(西元1903年、歲次癸卯)間,埔仔角鎮靈宮發生火災,稍有毀損傾斜。日據大正2年(民國2年西元1913年、歲次癸丑),善士陳助發起重建鎮靈宮,豈料是年7月間,強烈颱風來襲,吹毀尚未完成新建磚壁,又日本統治下,嚴禁民間建築廟宇,為此重建鎮靈宮遙遙無期,因此眾弟子協議,經聖帝答應擇日迎請關聖帝君聖像暨諸神,暫時安奉新街灰窯仔花園,李王神像則暫奉在吳霖法師家宅中,有一次東港大洪水,聖帝之神像浮於水面,洪水退後重整冠袍,只好移請至朝隆宮左廂,暫時安奉朝隆宮。
日據昭和11年(民國25年4月),奉李府千歲指示籌設鸞堂,代天宣揚、行醫救世,鸞堂設在黃吉隆先生之宅院,上蒼勒賜「玉旨和合堂」,日據昭和14年(民國28年、歲次己卯),部分鸞友因意見相左,而自立另一堂號「覺善堂」,主祀李府千歲,之後「和合堂」改為「進興堂」;昔日「覺善堂」借用蔡壽吉先生、蔡瑞錦先生家族之瓦厝(今鎮南宮廟旁),設立鸞堂開始行醫救世,那時的乩童為林朝生先生,為人好善凡來請託「問佛」皆不推拖;民國43年,蔡壽吉母親因已病危而移到廳旁,所以才趕緊將鸞堂所有神像,遷至劉明進先生家中,在劉家中有兩年多時間。
民國47年(西元1958年、歲次戊戌)鎮靈宮建廟完成入座,埔仔角士紳深感此角頭廟宇重建,覺善堂鸞友出資出力不少,為角頭團結和諧起見,即推派許金源先生,倪枝春先生等同覺善堂先賢協商合併,一起合併入聖帝廟,而覺善堂鸞友亦覺長寄民宅,也非長久之計因而答應進入,遂於同年將覺善堂遷入鎮靈宮,覺善堂和進興堂合併在一起,位處右廂廟室(左廂為興善堂,俗稱媽祖壇奉祀天上聖母,但是也有人稱為帝君壇),當時李府千歲降駕言到(乩童為黃榮仁先生),屆時覺善堂與進興堂之堂名將繳回上蒼,之後雙方的鸞生約定按照王爺的指示,掛上覺善堂的額匾(廟的舊相片中亦照到覺善堂的額匾),至壬寅年才要正式掛堂額,更名為「靈善堂」。
後李府千歲聖誕祝壽,覺善堂鸞生要求燒化天庫,時寫上覺善堂堂號,進興堂鸞友執意要寫進興堂,所以雙方各執所詞,都各有道理,因而覺善堂的鸞生認為既然意見不一,又不願覺善堂被廢掉,到民國51年(歲次壬寅)再次遷出,神像移至施錫鈴先生家設堂,聘請康雅尚先生當第一任堂主,又聘請劉順進先生當第二任堂主,民國59年初再移到蔡壽吉先生家宅中,並推選黃瑞先生當第三任堂主,黃瑞先生發動興建廟室,遂於民國60年動土興建,民國61年(歲次壬子)吉月完成並舉行入火安座儀式。
於民國98年南臺灣受強颱莫拉克侵襲,發重水災,東港鎮海水倒灌水深及胸,鎮南宮遭受颱風及水的嚴重侵襲,廟體嚴重受損嚴重,浸泡於水中,正殿受滲水之患,默鸞生遂有重建新廟之議,在民國99年5月召開信徒大會,決議原址重建,並聘任任職於東港鎮公所之呂順貴先生擔任總幹事一職,配合主任委員李慶助先生和委員會,於民國100年11月20日舉行重建動土大典,歷經12年至國103年5月10日竣工舉行盛大入火安龕大典,並於5月25日舉辦盛大祈安遶境活動。
開基李府千歲
鎮殿池府千歲及朱府千歲
鎮殿李府千歲
有關該宮之歷史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東港廟宇采風錄東港廟宇誌內南宮及鎮南宮沿誌石碑之文字記載
地址: 屏東縣東港鎮新勝里新基街19號
電話: 08-835459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