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投縣竹山鎮之武德宮,供奉開漳聖王為主神,本宮之開漳聖王與桃園市大溪區埔仁和宮開漳聖王是不同源流,建廟迄今已有259年之歷史,俗稱水沙連聖王公廟,是竹山地區歷史相當悠久的廟宇,開漳聖王神威顯赫,信徒眾多香火鼎盛,為竹山地區居民開漳聖王之信仰中心。
於清乾隆26年(西元1761年)隨福建漳州移民開拓水沙連,據清道光彰化縣誌載:聖王廟於乾隆26年,鄉眾建于縣城西,一在西門,曰小聖王廟,一在社寮。本廟位處沙連堡往內山,南北及雨季水陸交通必經之地,來往旅客必在本宮參拜,祈求旅途平安順利,有求必應,因此香火鼎盛為本區之宗教信仰及活動中心,居民並於清乾隆60年(西元1795年)前往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南閩公建聖王廟刈香回台。
本廟歷經多次擴建,第一次為清嘉慶5年(西元1800年)由居民陳恰氏就社寮10莊等附近居民募款,於原址第一次建。第二次由水沙連通事丁首黃林旺等於清嘉慶24年(西元1819年)捐資第二次大整修,並將未開墾土地,給墾收租,捐贈本聖王廟之香火田,自嘉慶、道光,以至咸豐年間,社寮地處行政中心,商號雲集,文教大興,文武生員眾多,地區祥和,未發生漳泉械鬥事件。至清咸豐11年(西元1861年)由內閣中書大臣林鳳池等人,以石材雕刻敬聖亭建於廟側學堂旁,以提倡敬惜聖賢字。
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因數十年未重大整修,傾圯不堪,乃由庄董莊鐘英,十庄總理陳玉峰兩氏,首倡募款,予以第三次重大改建,至清光緒3年(西元1878年)11月竣工。日據大正初年,本廟左廂權充林圯埔公學校社寮分校,以致失修,乃由居民陳克己,張登邦兩氏捐資並本轄內六保(溪洲仔保,後埔仔保,水車保,社寮保,過坑仔保,山腳保)募款第四次擴建,於日據大正14年(民國14年)竣工,並以北中宮為廟名。
民國62年,居民籌劃第五次重建,推舉張烈先生為重建社任委員,幸得各地善信大德協力捐資,於民國66年竣工落成,並改宮名為武德宮,並於12月27日舉行圓功建醮大典。民國88年台灣發生芮氏7.3級的921大地震,本廟主體建築及敬聖亭古蹟同遭毀壞,本廟第七屆主任委員莊福道先生率管理委員會成員,於10月24日火速展開搶修,蒙各地善信大德及各友宮進香團員挹注龐大修繕經費,整建工程得以順利進行,於同年農曆12月26日前殿竣工並舉行安座大典,後殿觀音殿於民國89年農曆9月9日安座。敬聖亭配合縣府修復,於民國90年9月21日全部竣工完成。
二樓觀音殿
二樓鎮殿觀世音菩薩
鎮殿開漳聖王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該宮官網首頁沿革篇及該宮九二一大地震武德宮整建碑記之文字記載
廟址: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一段1738號
電話:04-926327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