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市北區之新竹天公壇,又稱新竹金闕殿,供奉玉皇大帝為主神,建廟迄今已有168年之歷史,是臺灣四大供奉玉皇大帝的廟宇,分別是臺南天壇,沙鹿玉皇殿,彰化元清觀及新竹天公壇,其中彰化元清觀因日據時代道路改正被拆剩半間,故又稱臺灣天公三間半,玉皇大帝神威顯赫,香火鼎盛,為當地民眾之信仰中心。
清乾隆年間,竹塹城信眾組織神明會「天公會」,輪流奉祀玉皇大帝神位,至清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建廟於迎曦門(東門)。清同治9年(西元1870年)由檀越王居鳩,遷修廟宇於現址。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清日甲午之戰清廷戰敗,割讓臺灣給日本。臺民反抗,於翌年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歲次乙未年),乙未之戰日軍與棟軍都司姜紹祖部交戰,本廟毀於戰火,另有一說是本廟於日據時期被日本政府徵收。日據大正2年(民國2年),由本地士紳陳楊鏡等募集銀錢,重建於現址,臺灣光復後重修。
右前殿一樓光明燈殿
二樓斗姥元君殿年斗殿
二樓鎮殿斗姥元君
右廂玄壇元帥武財神
右廂托塔天王李靖
左廂觀世音菩薩
左廂五斗星君
左廂五榖先帝
三官大帝
鎮殿玉皇大帝
有關該宮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新竹天公壇之文記載
廟址;新竹市北區中山路431巷36號
電話;03-5228651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