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桃園市中山路之十五街庄福安宮,係供奉福德正神為主神,創建迄今已有280餘年,為桃園市最早之土地公廟之一,也不是『田頭田尾土地公』,該宮土地公係於280年前清雍正年間,福建省漳州府民人稱『阿英師』者,隨身恭帶福德正神,渡海來台謀生,在今桃園市東門公館頭,為落腳處。當時本邑住戶零落散佈,阿英師則以本處為中心,左擔福德正神,右擔剃頭謀生工具,週迴於十五街庄內,行商為業。每至黃昏,即擇定一戶為投宿對象,並將本尊福德正神,恭奉於該戶之神堂。後阿英師於八十幾歲高齡,辭世先逝,地方仕紳齊集議定,恭奉本尊福德正神,於阿英師草堂內,以供十五街庄眾信祈福膜拜。
至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即271年前,地方有志仕紳善信復集議,於阿英師草堂,中隔一間,右畔興建廟宇,坐東向西,正名為『十五街庄福德祠』,並承淡水堡巡按「武陵亞」之賜匾。於民國25年,因日政府拓寬道路,而本廟址正處路中心,被迫遷移,地方仕紳眾信集議,同意暫寄寓於本境大廟景福宮內,同受供拜。至民國40年(歲次辛卯年),地方士紳楊錦先生等發起重建土地公廟,並由周火爐先生、周火旺先生、林進財先生、林松春先生、林金龍先生等,捐獻建廟土地,即現廟址。歷時半年餘竣工,並於同年八月迎回本尊入廟安座。
至民國60年,因地方日趨繁榮,經張富先生等發起修建,再增建廟前拜亭。至民國74年因廟宇年久失修,故由許潮英先生等發起重建,於同年 農曆12月18日 竣工,並舉行入廟安座慶典。本廟於民國76年改宮名為『桃園十五街庄福德宮』。該宮每年農曆2月2日有一祈安會,迎請關渡媽祖、淡水清水祖師、竹圍輔信王公,集中於廟內供信徒膜拜,成立迄今約有50-60年之久,與土地公生日合併舉行及8月16日 土地公生日時,均有舉辦盛大慶典活動;另每年中元節和大廟合辦迎燈排及普渡活動。
土地公與土地婆,土地婆是後來才雕塑的
280年前大陸來台之開基土地公
有關該宮之沿革資料來源為該宮於民國94年(歲次乙酉年),所印行之祈安大典紀念誌內,沿革篇文字記載
廟址: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2號
電話:03-333269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