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桃園市鬧區之慈護宮,是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之廟宇,先民於大陸恭請開基媽祖渡台已有300多年之歷史,為桃園市、八德、龜山、蘆竹等信眾之信仰中心。
於清康熙42年(西元1703年),福建省游姓先民欲來台開荒墾疆,整拓家園,因黑水溝之風波險惡,怕生意外,遂前往湄洲天上聖母祖廟懇請媽祖金身乙尊,恭祀於舟上,以佑風平浪靜,舟吉人安,果蒙聖母靈澤護佑,安抵台島,時與同道友人一行自宜蘭海濱上陸,嗣後兩人分道各自謀生,同道友人於宜蘭定居,游氏則恭請聖母像擇居於五結境城,以宣揚母德偉績,為民施藥治疾,教導國術。爾後,神蹟靈應,庇護地方,有求必應,致信徒日增,膜拜不絕,後信眾籌資興建廟宇一座,宮號『慈護宮』,信徒朝夕參拜,馨香不替。至清咸豐6年(西元1856年),是年發生天災地變,洪水、山崩並起,沖毀民宅無數,慈護宮亦遭波及,廟宇傾塌,幸賴游氏後裔「群娘」冒險救出媽祖本像及印信,輾轉流離至金瓜石、貢寮、瑞芳等地繼續施醫濟民,聖母神蹟昭著,遠近馳名。
迨至清光緒5年(西元1879年),迎奉金尊至新竹廳桃澗堡中路庄程氏祖厝,(該厝原位於桃園市三民陸橋東側空地)安座。自神尊鎮庄斯邑以還,開基媽祖威靈赫濯,百禱百應,聖名遠播,遐邇同仰,信眾通及埔仔庄、中路庄、八塊庄、龜山庄、蘆竹庄及小大湳等地。光緒23年(西元1897年)地方士紳姚國興、林國濱等發起集金醵資於桃園街中路段一七九六番地興建寺廟,隆祀神尊,宮名依舊襲舊名『慈護宮』。
至民國46年,境緣人丁遽增,百業崢嶸,眾信徒集資重修廟脊,廟容為之煥然一新。至民國58年,桃園市擴大都市計劃變更,本宮配合政府實施都市計劃,將廟宇三分之一廟埕悉數開闢為道路及陸橋使用(今之三民陸橋)。至民國59年由地方熱心人士勸募資金,將廟遷建於現址,至民國64年宮殿式前後殿及東西廂房廟宇竣工落成,同年 農曆9月11日 舉行入廟安座慶典;民國73年農曆3月拓建整修為現貎。
土地公與註生娘娘
地藏王菩薩與觀世音菩薩
文昌帝君
辛卯年值年太歲范寧大將軍
斗姥元君
武財神
月老星君
有308年歷史之開基媽祖
鎮殿媽祖
有關該宮之沿革歷史資料來源,參閱該宮之官網內之沿革資料
廟址: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275號
電話:03-333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