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麥寮,為台塑六輕之所在地,為一靠海之鄉鎮,居民之祖先大部追隨延平郡王先後到台。於清康熙年間隸屬彰化縣海豐村一帶。麥寮因普遍種植小麥,故取名為麥寮。拱範宮奉祀之天上聖母,俗稱為"開山媽祖",於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由湄洲純真老禪師佩奉湄洲廟之正六媽神像,自海豐港渡海來台,奉祀於海豐街(這應是廟方人員所說之天后廟時期)。因神威顯赫,有求必應,經地方善信大德虔誠叩求聖母金身留台永祀,遂發起建廟,並新塑神像以便崇奉,廟名為拱範宮,意求拱衛範圍內生靈平安永康。
於清乾隆年間,新虎尾溪洪水成災,分三大支流沖入海豐港,港口埋沒居民流離,奉聖母聖示,於清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遷建於現址。於清嘉慶五年(西元1800年)重建;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重修正殿,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整修;清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重修,民國19年重建,於20年興工至26年全部竣工,民國29年安謝龍土迄今,現該廟列為國家古蹟,準備整建,俟文建會核准後即可動工,屆時必可呈現新的廟貎。
設置於廟外之千里眼順風耳將軍
這即俗稱的憨番扛厝角,當時對外國人均統稱為"番"或"紅毛仔",如火柴稱"番仔火",水泥為"紅毛土",這也是和拜亭頂部斗拱的洋人一樣,對外來統治者的一種報復心態。
正門之斗拱、雀替,均為廟宇傳統建築,上方有五隻蝙蝠之拱座,代表著五福臨門
壬申年(民國21年、日據昭和7年)之石獅
一面旗一個球,代表著祈求
一支戟一面磬,代表著吉慶,與上圖合為祈求吉慶
內殿拜亭之龍柱與鳳柱二柱併一起,全省廟宇罕見
正殿後方之麒麟堵
古物交趾陶,與上圖之麒麟堵均為古蹟
鰲魚座之插角
壬申年建之拜亭頂部斗拱,用一些穿西裝之木偶頂起屋頂,壬申年應是昭和七年(民國21年),當時台灣還在日本統治之下,台灣多年來受外族之統治,所受的委曲敢怒不敢言,只有用一些外國和日本人形木偶來扛屋頂,稍微宣洩一下怨氣。
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匾額
美麗的建築均被薰黑,可見開山媽祖香火之興盛
八卦藻井,為該廟引以傲的寶貝,為溪底派與漳州派對場施作之經典作品。
註生娘娘
神農大帝神,像與一般廟宇所供奉的神農大帝神像不同,別具一格。
神農大帝,神龕內諸神像自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供奉迄今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神龕內諸神像自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供奉迄今
後殿觀音佛祖
內殿之千里眼及順風耳將軍
傳旨使、內務官、指揮官、海晏公為媽祖18部將之一,海晏公為18部將統領。海晏公,原在海上興風作浪,塗患生靈,後為媽祖降服,領水闕仙班,護衛海上船民,解除民眾危厄,為媽祖的部下總管,一般民眾皆以為媽祖只有千里眼及順風耳二部將,其實還有水闕仙班18部將,而海晏公就是18部將之統領,手持統領水闕旗子。
中壇元帥
二媽-姻緣
三媽-外獻
開基四媽-龍德宮之四媽祖即由此分靈
四媽-出戰
五媽-花妝
開基開山媽祖,湄洲正六媽,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渡海來台奉祀迄今
天后廟時期奉祀迄今之千里眼及順風耳將軍
鎮殿大媽
有關拱範宮之歷史沿革,資料來自拱範宮沿革誌,鎮殿媽及各媽祖均由廟方人員口逑,感謝廟方執事人員准予進入內殿拍媽祖之神像,尤其開山媽祖,特此感謝!
廟址:雲林縣麥寮鄉中正路3號
電話:05-69320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