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大園鄉竹圍漁港附近之福海宫,是竹園、海口、沙崙一帶居民的信仰中心,神威顯赫,俗稱〔賊仔王公〕,供奉主神為唐朝開國名將李靖之孫李伯瑤,任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參軍,因佐政有功,賜號"輔信",卒謚"定遠將軍",宋紹興年間追封" 威武輔勝上將軍",明洪武帝勒封"輔信王公"。
福海宮之建廟與一般廟宇之創建完全不同,有一段傳奇歷史,輔信王公不是分靈,也不是坐王船來的,是王公顯聖,趁看守人酣睡"由大陸請到台灣"供奉的。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航海家陳佑先生為弘揚輔信王公之聖德,遠渡重洋至福建省漳浦縣墩上社輔信王公祖廟,欲迎金身回台奉祀,然當地士紳未准陳佑分靈,且恐金身失蹤,派人刻意顧守,陳佑無計可施,只得駕舟返台,舟行至海中,突遇狂風巨浪猛襲,舟身傾覆,人昏迷,朦朧中王公聖示:既秉志而來,何無功而返?陳佑驚醒,發現舟竟自返墩上社港口,驚異之餘乃急奔祖廟,見護守之金身之信徒皆酣睡,陳佑頓領神意,乃從容恭迎金身登舟返台,安坐於竹圍陳佑家宅。
竹圍福海宮的輔信王公又稱"賊仔王公",為何有如此名號?福海宮主祀的輔信王公,是從大陸福建省漳浦縣輔信廟「請回」的真身,因此常被戲稱「賊仔王公廟」;原廟只剩畫像,後來由福海宮重塑神尊送回供奉;也有一說,王公啟航返台後,暫供奉在竹圍陳佑家宅,於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有信徒倡議建廟,並承李既等人捐獻廟宇基地及祖廟全部,於同年8月竣工,廟名為福海宮。
於清光緒廿三年(西元1897年),日本據台烽火燒毀部份廟宇,加以重建;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增建前殿,所需中樑長32尺6寸,直徑2尺3寸,各地遍尋不昜。數日後,竹圍海邊漂來大小杉材數十枝,應用於殿樑尺度如訂貨。民間謠傳,因為當初建廟之時,缺少杉木,於是輔信王公化身成普通人,跟賣木材的商人打賭,如果 過兩天起風,把杉木吹倒,那木材是不是就能免費贈送。當然最後建廟的木材在仙人的幫忙下,順利到手。賊仔王公的稱號,也因為這個故事慢慢傳開了。福海宮共歷經四次整建,於民國79年發生火警,百年古廟盡成灰燼,多尊神像受損,碓獨王公金身完好無恙。上圖為民國80年重建後之巍峨廟貎。
二樓聖母殿殿
二樓鎮殿天上聖母
三樓淩霄寶殿
南北斗星君
玉皇大天尊
西元1853年由大陸祖廟請回之開基輔信王公神像
民國79年廟宇焚毀前之鎮殿王公神像
此雕刻精美之龍椅,是79年以前鎮殿王公之座椅
鎮殿輔信王公
福海宮供奉之主神輔信王公,神威顯赫,廟宇建築宏偉,雕工精美,各位有空至桃園竹圍漁港一遊時,勿忘至福海宮逛逛,欣賞一下廟宇建築之美,感應一下王公之神威。該宮廟地因航空城被徵收暫時遷移至原桃園空軍機場基地處擇期改建
有關福海宮之沿革,參閱該宮99年印行之福海宮農民曆內福海宮沿革篇之文字記載
廟址:桃園市大園區竹圍里65號
電話:03-38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