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縣東石鄉洲仔村之洲仔臥龍崗代天府,供奉五府千歲為主神,唯在清同治建廟以前仍以供奉池府千歲為主神,肇建迄今已有348年之歷史,五府千歲神威顯赫,香火鼎盛,護佑鄉民,消災解厄,為洲仔地區之信仰中心。
清康熙年間,先民在本庄西面火船溝擺渡接應往來船客為生,清康熙13年(西元1674年)有船客自大陸恭請一尊池府王爺供庄民奉祀,池王爺駐蹕鎮守以來,孚佑庄民屢現神蹟,因此香火鼎盛信眾日增,代代相傳,自池王爺蒞境鎮守已逾百年,遂由本庄長老前輩倡議建廟,由村民合力捐款於清同治3年(西元1864年)擇定現址肇建土埆厝一座安奉,命名「洲內宮」,增祀李、吳、朱、范等王爺,合祀為五府千歲。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奉池府千歲聖諭改宮名為「慈惠宮」。
日據大正13年(民國13年)因舊廟歷經風雨侵蝕,牆脊傾壞,由當時保正陳昌發起重建,集資300元建造單殿式廟宇,改廟名為「慈安宮」。民國51年有鑑次廟堂狹窄,由當時村長王文通先生倡議擴建前後二殿式廟宇,旋即組織重建委員會,由王文通先生、陳福先生、楊放先生、陳水浪先生、陳本垚先生、陳足先生、楊相海先生、陳相先生、顏布先生、陳德先生一同掌理建廟事宜,於同年11月動工興建,民國52年4月竣工與行入火安座大典。
民國77年池府千歲聖誕時降乩,諭示慈安宮正殿低偏廂高,造局喧賓奪主,不利庄民及旅外弟子,宜速重建。爐下旅居高雄虔誠弟子陳壁先生及黃土城先生聞此聖示,遂於同年8月15日邀集旅高鄉親,召開重建慈安宮討論會,獲得旅高同鄉熱情響應,遂組織慈安宮重建委員會,公推黃土城先生為主任委員,陳壁(清守)先生、劉樵卿先生及陳清宜三人為副主任委員,在洲仔村民及各善信大德於民國77年11月動工興建,於民國83年竣工落成,於9月16日舉辦入火安龕大典,並遵奉池府千歲諭示,改宮名為「臥龍崗代天府」。
鎮殿池府千歲與朱府千歲(引用東石臥龍崗-神昭采邑)
鎮殿吳府千歲與范府千歲(引用東石臥龍崗-神昭采邑)
鎮殿李府千歲(引用東石臥龍崗-神昭采邑)
有關該臥龍崗代天府之沿革記錄資料來源為臥龍崗代天府沿革碑誌石碑之文字記載,另未有鐵窗之觀世音菩薩及五府千歲神尊均引用東石臥龍崗-神昭采邑網站之照片,感恩!
廟址:嘉義縣東石鄉洲仔村洲仔44之1號
電話:05-3706841